空调制冷网 地热能不但能发电,也能用于民用住宅的取暖。北京“当代MOMA”小区,可算是地热开发的成功案例。当代MOMA因其大规模使用地源热泵系统,加上独特的建筑设计及绿色环保的社区建设,而跻身世界著名建筑之列,被美国《大众科学》杂志评为“2006年世界七大建筑工程奇迹”,紧接着又被美国《时代》周刊评为“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”。地热走进居民住宅,效果究竟如何?《环境与生活》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一番。
让冷漠的都市人多一些“邂逅”
进入位于北京市东直门香河园路1号的当代MOMA,会路过一个中式庭院,或许这正体现了美国设计师斯蒂文・霍尔(StevenHoll)教授的中国情怀。这个以“相连的混合建筑”为设计理念的小区,通过环状的空中连廊将8幢建筑连接在一起,加上一栋艺术酒店与一座多功能水上影院,构成一个立体的建筑空间。
在小区里,记者遇到了一位普通居民王女士。“您知道这幢建筑的设计师是谁吗?”“斯蒂文!”王女士立即给出正确的回答。谈到建筑之间的空中连廊会所时,王女士幽默地说,这为社区邻里的“邂逅”创造了更多的空间。但她觉得美中不足的是,生活在这个地方的“私密性”不够,小区成了一个“谁都可以来的公园”。
然而,这或许正是霍尔的良苦用心。作为建筑现象学代表人物,当代MOMA是霍尔花费10年时间去研究并落实的一个“城中开放城”项目,它敞开心扉地告诉人们,“在冷漠的都市,试着把信任交给他人吧!”
在来中国之前,霍尔拒绝了迪拜的工作,他说:“我之所以在中国工作,主要原因是可以自由展望、了解21世纪的建筑远景,比如可持续性能源体系和综合型都市。”
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的终身教授,很多人会觉得他的设计怪异,但里面有他对建筑的哲学思考,不仅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了他的设计,当代节能公司的总工程师陈音自己也非常喜欢他的设计,“就因为这个,我还看了很多关于现象学的书。”陈音告诉记者。
恒温恒湿,告别空调
在这个售价很“高端”的小区,陈音却说:“打造绿色建筑会增加成本,但绿色在销售上没多大优势。这样的房子,得住过才知道其价值。”冷色调、极简装修、阴凉舒适,记者放眼四周没有发现空调机的影子。
陈音介绍,当代节能公司建造的房子,装修不以奢华为首选,更注重保温节能,而房间之所以在酷暑还能如此凉爽,秘密就在头顶的天花板,在没有吊顶的天花板上面密布着水管,水管里的冷水散发着冷气,让房间温度降下来,“这儿是用地源热泵。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式得到冷水和冷气。”
陈音总工程师的办公室位于2002年开建的万国城MOMA第二期,这个楼盘实现了高舒适度、微能耗,在绿色建筑的尝试上大获成功,这也确立了当代节能专注开发绿色地产的方向。与万国城MOMA仅一路之隔的当代MOMA,比前者更加注重使用绿色能源。
王女士已经在当代MOMA住了5年,是最早入住的一批居民,“当年买房的时候,这里还是土堆,也挺害怕的,不知道地产商所说的‘恒温恒湿’是什么样的。”入住后,王女士的顾虑消除了,“在这里能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,现在一进楼道就感觉挺凉快。”她说,每年的4月和10月,物业都会维修清洗管道,然后才会来冷气或暖气。
|
友情链接 |
申请友情链接:service#cpeee.com |
|
| | | | | |
QQ在线:51311961 |
 |
|
|